跳到主要內容

Google 開始忽略標題標籤(title)的設定

本文同步發表於網路集客力


這幾天許多SEO部落格論壇都紛紛在討論關於Google新的SERP(搜尋結果頁)呈現的改變,因為許多SEOer發現:他們設定的標題標籤(title tag)再也沒有用了!過去我們在課堂(文化SEO班)曾提過,Google SERP標題的決定,大多數時間都是由標題標籤所決定的。但是最近這個說法可能要有所改變了,我們先來聽聽Matt Cutts的說法:

灰帽標題設定法可能過時

簡而言之,過去太多SEOer都太過度在標題標籤中堆砌關鍵字,使得搜尋結果前面幾名,大多都是被一些過度優化的網頁所佔據。但事實上,標題中加入關鍵字,本來就是一種SEO優化的手段,但SEO.com就舉了一個例子。倘若搜尋“ Forex Strategy ”,Google(英)的搜尋結果會如下圖:
forex strategy - Google Search EN
但是我們來看看實際標題標籤的設定,以及應該還沒套用新演算法的Google.tw

新的SERP標題如何決定?

可見的是,新的SERP中標題的取用法跟過去有很大的不同,那它究竟是如何決定新的標題呢?就小黑的觀察以及綜合各個SEO部落格的結論,事實上Google這次的改變有點趨向於現在Yahoo搜尋引擎的SERP標題決定規則。也就是說,Google現在會同時參造標題標籤、敘述標籤(meta description)以及H1標籤的設定,根據搜尋關鍵字出現在這三者之間的關鍵字密度,去決定出現的SERP標題,這中間還會包含斷詞的因素在裡面。就像本文介紹的範例,“ Forex Strategy ”只有這個詞同時出現在標題標籤、敘述標籤(meta description)以及H1標籤,但在h1標籤中,“ Forex Strategy ”的關鍵字密度比例是最高的,所以最後Google取了其中的“ Forex trading Strategy ”作為SERP的呈現;但是其他設定的兩個關鍵詞“ Forex System”, “ Forex Trading Course ”的搜尋結果,因為並未出現在敘述標籤(meta description)以及H1標籤,所以還是以密度最高的標題標籤作為呈現。
不過目前關於這點還是屬於一個推論,而且看來現在Google.tw還不受此演算法的影響,但關於標題標籤、敘述標籤(meta description)以及H1標籤,我們在課堂上已經有提過了唷!這個改變,並不會影響到我們原本優化的方式。如果還沒有上過課的朋友,可以先參考Google的官方說明文件,其實也很清楚唷!

Google 網站管理員中心:變更搜尋結果中的網站標題和說明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2022年了, Google 都建議你不要做 sitemap 了:重新認識 SEO 中的 Sitemap

首先,如果我跟你說你的網站 其實可能「不」需要 Sitemap ,我想這句話會顛覆多數人的認知,但實際上這句話卻是 Google 官方文件白紙黑字寫出來的[1],以下是可能「不」需要 Sitemap 的情況: 網站規模很「小」:所謂的規模很「小」,指的是網站的 網頁數不超過 500 個  (以您認為有需要納入搜尋結果的網頁為準)。 網站內部的連結完善:這表示 Google 可以透過首頁的連結找出網站上所有的重要網頁。 要顯示在搜尋結果中的媒體檔案 (影片、圖片) 或新聞網頁數量不多:Sitemap 可協助 Google 在您的網站上找出影片和圖片檔或新聞報導,並加以解讀。如果您不需要讓這些內容出現在圖片、影片或新聞搜尋結果中,可能就不需要 Sitemap。 其實絕大多數各位手邊的網站,真的有需要納入搜尋結果的網頁,各位請自行捫心自問一下:真的有超過 500 頁嗎?如果是電商,你的商品數真的有那麼多嗎?當然這是極端的說法,因為我相信大家都會覺得說:那有一天我超過 500 個怎麼辦,或是我是新網站怎麼辦?

如何提高您的網站排名: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技巧

讓您的網站在搜索引擎上排名更高可能是一項艱鉅而艱鉅的任務,尤其是當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時,您可能會錯失寶貴的自然流量,而這些流量可以幫助您的業務飛速發展。沒有適當的指導和知識,幾乎不可能使您的網站在搜索引擎上排名更高。

用 ChatGPT 來做 SEO 的基礎內容建設是否能被搜尋引擎接受?實驗不到一個月我有了答案

身為一個 SEOer ,看到任何有趣的新東西,自然就是在思考:這個東西對 SEO 是不是有幫助?就像當年寫部落格是為了外鏈自建跟內容生成, Facebook 剛開始的年代,上面的外鏈全部是 DoFollow(具有價值的連結),所以我玩起了 FB 。但這麼多年來, ChatGPT 真的是我花最大量心思去投入的工具,因為他對我的 SEO 策略真的太有幫助了,但這些想法都是假設,於是我自己展開了實驗。我利用 ChatGPT 以及其他延伸的工具來產出「相對可能沒那麼 100% 專業,但應該有 80 分水準以上,適合普羅大眾觀看」的內容,大概步驟如下: